藏獒:巔峰時刻能在北京買兩套房,為何淪落為流浪狗端上餐桌?

在10多年前,一隻藏獒能在北京的繁華地段買兩套200多平的房子。

在它最火爆的時候,甚至一隻藏獒就可以賣到近3000萬。

什麼概念?

也就是說,一隻重70千克的藏獒,如果按黃金的價格每克400元計算,也才值2800萬。

藏獒堪比黃金!

藏獒:巔峰時刻能在北京買兩套房,為何淪落為流浪狗端上餐桌?

但誰曾想,幾年之後,藏獒卻淪落為流浪狗,無家可歸的它們成群地遊蕩在青藏高原和青藏線上,無人問津。

為了填飽肚子,它們常常襲擊路人、牧民,甚至互相殘食,其中把人咬死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

回想起藏獒10多年前的輝煌時刻,不得不感嘆:藏獒的好時光一去不復返!

1》東方神犬

『九狗出一獒』,藏獒,作為中國西藏特有的犬種,它體格似虎、外形如獅、性格兇猛,被冠以『東方神犬』的稱號。

據說,清朝的乾隆帝對藏獒就非常喜愛,他甚至把自己最寵愛的一頭藏獒譽名為『狗狀元』,使藏獒一度成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當時間來到2004年,《狼圖騰》《藏獒》等影視作品相繼爆火。

藏獒重新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在知名度大大地提升的同時,它勇猛、忠誠的形象漸漸深入人心。

而真正推動藏獒市場的,則是原中國田徑教練馬俊仁。

2004年退役的他,曾擔任中國藏獒協會主席,在這期間,他大力為藏獒站臺做宣傳。

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他曾曝出自己花12萬從藏區買來的一隻藏獒。

正當人們感到不可思議時,他立馬又入手了一隻純種藏獒,價格離譜到150萬。

全民震驚!

而在接下來舉辦的中國首屆藏獒展覽會上,他的舉動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馬俊仁帶去30隻藏獒,個個血統正宗,價格不菲,其中就有號稱中國最貴的『小王子』。

當時一個韓國人看中『小王子』,準備成交時,馬俊仁態度異常堅決:『4000萬,少一分都帶不走』

他的這個舉動讓一些有心之看到了藏獒背後的商機。

一時間,國內掀起了一股『藏獒熱』。

許多地方都開始舉辦大型展覽會評選『藏王』,大會舉辦方更是通過媒體和活動極力神化藏獒。

當時市面上用這句話來形容藏獒:一獒戰敗三虎,三獒擊沉航母,五獒鬥過上帝,十獒創新世紀!

藏獒逐漸成了上流社會新式炫富工具,富人都以擁有一條純血藏獒為傲。

藏獒甚至成為官場上的敲門磚,走工程、升遷,只要送隻藏獒,往往一路綠燈,暢通無阻。

甚至還有外國人千裡迢迢,長途跋涉來到青藏高原,不吝花費數千萬,隻為購買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純正藏獒!

……

賣方市場的瘋熱,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養殖藏獒作為一種投資。

他們不斷從高原牧民手中低價收購藏獒,通過轉手,最後再以超高的價格賣掉,而從中牟取暴利。

就這樣,原本生活在高原的藏獒,開始成批地被運往全國各地,妥妥成了一臺臺活著的印鈔機。

2008年,武漢一老板曾買了一隻『獒王』,白紙黑字390萬,而當時北京的房價還不足1萬;

2009年,西安一人以400萬的高價買下『長江二號』藏獒,由2輛越野車和30輛豪華奔馳組成了聲勢浩大的接車隊,場面甚為壯觀;

2010年,一富豪用高達1000萬的成交價,買下一隻名為『大地』的藏獒;

2011年,青島一隻高品質純種藏獒,更是開出堪比黃金的天價——3000萬元;

……

藏獒呈指數般上漲的價格,同時推動了藏獒配種費的高漲。

如果一頭純種藏獒,配一次種就需要30萬。

即便如此,當藏獒愛好者得知玉樹有優良的種狗後,依然帶著自家藏獒半夜開車趕去,排隊等待配種。

所以在當時,如果擁有一頭能配種的純種藏獒,一年純收入超千萬。

以至於,在藏獒熱時,每戶藏民家都會養上幾隻藏獒,各地投資的大中型藏獒養殖場更是隨處可見。

全國的藏獒養殖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為了得到高額的回報,飼主們不惜賣房、賣車,他們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擴大養殖規模。

所有人都在憧憬藏獒的價格再創新高。

2》神壇跌落

然而,從2013年開始,行情突變。

藏獒的價格呈現斷崖式的下跌,交易額從之前的2億多,兩年內迅速下滑到5000萬元,普通藏獒售價跌至百元,甚至幾十元。

藏獒熱全面退潮,數萬家養殖場生意慘淡。

一些藏獒養殖大戶,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把藏獒按狗肉的價格賣給飯店和火鍋店,被人們端上了餐桌。

還有一部分人不忍心將自己親手喂養的藏獒殺掉,隻得將這些藏獒重新送回到青藏高原。

於是,一夜之間,藏區的流浪藏獒泛濫成災,無家可歸的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外流浪。

據不完全統計:在當年總人口17萬的青海某州,流浪藏獒就多達1.4萬 。

終日饑腸轆轆的藏獒,為了填飽肚子,有人就曾親眼看到它們自相殘食,現場真是慘不忍睹。

不僅如此,它們也常常襲擊遊客,咬傷牧民。

曾有一個小學生,竟然在上學路上,被流浪藏獒攻擊致死,當發現時,她的一條腿已經被藏獒吃掉。

之後,血腥事件不斷發生,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人們嚇得都不敢獨自出門。

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立即決定,組織撲殺流浪藏獒。

但這一行動卻遭到了當地許多藏民的極力反對,由於藏民們受宗教影響,他們不願意殺生。

無奈,政府隻得建立收容站來集中管理這些流浪藏獒。

但由於流浪藏獒的數量實在太多了,原先計劃收納2000隻,結果卻需要收納8000隻,最後不得不加以成倍的擴建改造。

與此同時,這些數量龐大的藏獒,它們驚人的食量同樣是一筆巨大消耗。

如果收養600隻藏獒,每天隻是面粉的消耗就近千斤,這樣算下來,這些每月在糧食的花費就得2萬多。

這還不包括從附近餐館和學校裡收集的剩菜剩飯。

即便這樣,這些藏狗還是餓得直叫,狗吃狗的現象還不時發生。

而更讓人恐慌的是,因大量的流浪藏獒的聚集,導致傳染病和狂犬病的流行,繼而引發大量的人體感染。

所以,當務之急,還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為這些流浪狗進行預防疾病、節育手術等配套設施的服務。

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地方的負擔。

……

藏獒如今的處境,讓人不堪其憂,更是讓當地政府不堪重負!

人們普遍會有疑問:它們從高高在上的『東方神犬』,為何突然落到如此悲涼的境地,藏獒究竟遭遇了什麼?

3》事出有因

在此,不得不提到湖南的一位國企老總,因屢次利用職權向人索賄藏獒,2009年,東窗事發。

之後,國家著重打擊各種攀比炫富、奢靡浪費的社會現象,並嚴查通過藏獒收斂錢財的違法行為。

也正因此,導致藏獒需求量陡然下降。

其次,在市場高利潤的刺激下,飼主為了養出體型碩大的藏獒賣得高價,他們會給藏獒幼犬戴上嬰兒用的奶嘴兒,直接喂流質的奶渣。

甚至為了讓藏獒保持體型,看起來更加健壯,給藏獒的體內註水、打矽膠。

更奇葩的是,為了藏獒形象好,還有人為它做手術去整容和植發。

這些人濫竽充數,人為地制造『名牌』藏獒,把劣質藏獒當作純血藏獒賣掉。

另一方面,當人們花高價買回藏獒後,才發現:喂養藏獒同樣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如果養一頭70公斤重的普通藏獒,每天就需要300-400元的成本,而對那些名獒來說,成本還要更多。

曾有新聞報道:一男子偷了一隻40萬的藏獒回家,結果8個月就被吃窮了,最後以1000塊的價格轉手,都沒人敢要。

另外,在忠誠度方面,藏獒更是言過其實。

因為一般的犬類,只要融入到主人的生活當中,不但隨叫隨到,還能夠溫情地陪伴主人。

但藏獒則高傲無比,想要馴服它,難度很大。

有段時間,報紙上經常出現『藏獒噬主』的新聞,一些馴養者甚至在家裡遭到藏獒的攻擊。

所以,不少藏獒買家吐槽:每天一隻活雞、好吃好喝並專人看護,而藏獒卻不領情,一旦吃不飽,就兇相畢露,輕者對主人大吼大叫,重者則會把主人咬得遍體鱗傷。

這不相當於花幾十萬,給家了買了個定時炸彈!

與此同時,從高原運到內陸的藏獒,常常會因水土不服,整天沒精打采,看起來病懨懨的,與賣場上威風凜凜的形象相差甚遠。

並且還會因為天氣炎熱的原因,患上皮膚病,本來豐厚的毛發大量脫落,露出結痂的皮膚,顏值為此大打折扣。

難怪有人抱怨:『花這麼多錢還不如養一隻家狗,送都沒人要』。

隨著藏獒在社會上名聲越來越壞,再加上人們喜新厭舊的心理,最終,藏獒神話的破滅也在情理之中。

4》理性投資

也許連馬俊仁都沒有想到,當初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

不但藏獒落到如此淒慘的下場,那些投資者和大量養殖者更是在一夜之間血本無歸,負債累累。

青海藏獒協會曾調查稱:在當地投資上千萬的養殖者,就有近百位。

可想而知,實際則會更多。

現如今,在政府的管控下,已經基本看不到流浪藏獒的出現,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但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

也許藏獒始終未曾改變,真正改變的卻是人心。

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藏獒身上,17世紀轟動一時的荷蘭鬱金香事件,無不與之雷同。

當時一朵普通的鬱金香,突然價格暴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翻了幾十倍,升值到了2萬元。

為此,不少人傾其所有去投資種植。

突然一夜之間,鬱金香暴跌至一顆洋蔥的價格。

許多人因為之前高價購入鬱金香,而導致傾家蕩產,走投無路後跳河自殺。

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比特幣、廣州的片仔癀……類似的教訓數不勝數。

其實,只要我們稍微留心就會發現:事件的本質從未改變,隻是炒作的對象轉換了一下而已。

不得不說,當物品的價格脫離了它原有的價值,被誇大其詞時,就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變成炒作工具。

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能夠賺到錢的從來都是極少數人 而參與其中的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遭受慘重的損失。

所以,對那些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要禁得住誘惑,不要盲目地追從,否則到最後它隻會榨幹我們的血汗錢,最終受傷的終究會是我們自己。

這就要求我們,從自身做起,踏踏實實做事,遇事保持理智,不要異想天開,更不要不切實際去夢想一夜暴富。

我們要真正認識到:不管投資什麼,都不如去投資自己的大腦,隻有這種投資的回報率是最高的。

註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識,通過長期的知識積累,逐漸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

這樣才會有更寬闊的眼界,不再人雲亦雲,才能借此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