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喜歡和小動物玩耍,特別是狗狗,很容易和小孩子混熟,玩在一起。
不過有時候,由於孩子不小心弄疼狗狗,狗狗出於動物的本能反應,會不小心抓傷或者咬傷孩子。
這時候孩子受傷,狗狗也很驚恐,自己不小心弄傷了小主人,心想不知道主人會怎麼懲罰自己。
下面的家長應對小孩被狗狗抓傷時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網上流傳的視頻中,一個小孩因為逗狗,不小心被狗狗的爪牙弄傷,結果家裡的老人拿起旁邊的鐵鏟直接往狗狗腦袋上砸。
狗狗疼得倒在地上站不起來,嘴巴裡發出嗚嗚嗚的求饒聲,很明顯是已經認錯了。
不過老人依然覺得不解氣,繼續揮起鏟子打狗!
這時候小孩子的哭聲吸引了屋裡的大人,有人忙把孩子帶到一邊,有人出來勸阻老人家別再打狗。
可是老人卻猛地把狗鏟到好幾米遠的水泥地!
狗狗這時已經站不起來,掙紮著想要起來。
可老人不放過狗,依舊拿著鏟子過去,繼續把狗像垃圾一樣鏟起來,再從空中丟出去!
可憐的狗狗到最後發不出半點聲音,直接斷氣了,而屋子裡小孩仍然在大聲哭泣!
不應推卸責任遷怒外物
上面的視頻中,本來是老人在帶孩子,由於老人一時疏忽沒看好小孩,導致小孩不小心被狗狗的爪牙弄傷。
這是老人自己的看護失職,老人為了求得心安,逃避責任,故意把罪責遷怒到狗狗頭上!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大人照看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好動,一不留神,孩子會被地上的小坑絆倒,或是磕碰到家具上,孩子由於痛苦,常會哇哇大哭。
這時候大人常常會采用遷怒、報復家具/小坑的方式,來為孩子出氣,並告訴小孩,自己已經打了那個令你受傷的事物,為你報了仇。
其實這種方式非常不可取。
在與外界事物的相處過程中,發生了問題,家長首先想到的是遷怒於外物,苛刻別人,而不是審視自己是否有錯。
這樣給孩子傳遞的信號是,遇到問題時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不會從理解、善意和尊重的角度考慮問題。
遇到比你弱的狗狗,你可以打死,可是當遇到比你強的動物和人,還偏執於自己的利益,恐怕會吃大虧。
遇事要冷靜合理應對
在孩子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
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磕傷碰痛,被小動物抓傷的事會常常發生。
家長一方面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這些事情發生時,也不必分大驚小怪。
盡量以輕松快樂的表情相對,讓孩子覺得這是多麼平常的事,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
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驚慌失措,火怒三丈,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慰,還把他嚇著了,除了一時的皮肉痛,心理上也會留下恐懼的陰影。
小孩被狗狗弄傷後,老人第一時間不是處理傷口,想著打狂犬疫苗,而是當著小孩的面殘忍打死小狗,小孩可能很快會忘記身體上的傷害,但是對於這樣一段恐怖的記憶,恐怕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這種心理影響和傷害是最長久,最難被治愈的!
錯誤方式表達愛,終害孩子
老人在自己看來,打死傷害孩子的狗狗,是保護孩子,是對孩子濃厚的愛意。
可是當大人對孩子的愛以這樣殘忍、變態的方式表達時,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更多的是驚恐和困惑。
一方面剛剛還和自己玩耍的狗狗,轉眼間就被大人打死;另一方面大人為什麼瞬間暴怒,痛打狗狗,奪取狗狗生命。
人與人之間的愛意,不在於你的初衷如何,取決於表達的態度和方式。
當抱著憤怒、激動的情緒,表達愛意時,不管出發點怎樣,這份愛早已變質,接受者感受到沒有半點愛,隻有偽裝的傷害。
老人自以為愛護了孩子,但是孩子卻以受驚嚇後的不停大哭作為回應,但願狗狗慘死的畫面不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夢魘!家長的愛,表達錯了方式,就會淪為對孩子永久的傷害。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