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電影?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個答案。
如果有與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評論,覺得落雪說得對的,麻煩點個關注。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關於自己對《中國奇譚》感受的推文,並對其中的第三集《林林》進行了簡短的評價。
從故事的角度來看,故事沒頭沒尾,想得太多,講得太少。
加之配音完全脫離了畫面,配音與畫面也不貼合,所以說句稀爛並不為過。
如今再看以後,首先得要為曾經的無知道歉,差點就錯過了一部不錯的動漫劇集,但是呢?這個故事雖然解析以後含義很多,但依舊不算很好,還是那個問題,想得多,講得少。
這兩天,看到了評論區裡很多朋友的評論,大量的人認為這講的是一個關於獵犬與狼之間的身份認同的故事。
那麼《林林》講的是獵犬與狼之間的身份認同故事嗎?或者說講的是一個關於獵犬與狼之間的故事嗎?
胡扯!毫無疑問是胡扯!
拿著半截似是而非的證據就開始言之鑿鑿,這和我前兩天批評《林林》有何區別?我沒有看懂,但現在言之鑿鑿的人,同樣是沒有看懂的人雲亦雲。
問大家一個問題,來證明你是否看懂了!請問,在《林林》這集的故事裡,究竟有誰說了謊?A、林林;B、林林的母親《母狼》;C、小虎;D小虎的父親。
大家可以先別看我以下推論,先在評論區留言,再看自己是否答對了。
很多人以小虎父親與林林的對話,母狼說的不要吃人類食物,以及最後出現的狼爪印,或者說是狗爪印,就認為這是一個關於獵犬與狼的身份認同故事。
可以說有道理,但論點支撐不足,而且某些論點支撐甚至是錯誤的。
就像我說人類是外星人創造的一樣,理由是人類是由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可單細胞生物是哪裡來的呢?總不可能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吧?
我的說法對不對呢?有道理,但沒有論點來支撐。
而我們要講明白《林林》到底講了什麼?首先需要明白《林林》這個故事的基礎架構是什麼?
1、故事發生在哪裡?
為什麼《林林》這個故事看起來毫無邏輯?沒有起因,沒有緣由,狼怎麼沒的,又為什麼痛恨人類,林林的父親哪裡去了?人類又為什麼要殺狼?為什麼痛恨狼呢?
一切的根源都在於這是小虎童年裡模糊的記憶,我們可以稱之為一場夢,一場來自成年後小虎的『春夢』。
了無痕跡,毫無邏輯,卻又印象深刻。
舉個例子,你還記得10年前的某一段時間發生的故事細節嗎?
我想,沒有人可以記得10年前發生的某件事情的所有細節。
我們會和小虎一樣,不知道那件事的前因,不知道波及的范圍。
而且,記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被逐漸掩蓋,隻留下你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也就會導致故事整體看起來毫無邏輯,毫無緣由。
前兩天剛好看到了知乎裡一個人的提問,他問:『黃政民電影裡說的《韓語》,然後那些月餅裡塞著錢的劇情,是在哪個電影裡的?』
依稀記得,記憶裡沒有前因、沒有邏輯,隻有一個最印象深刻的劇情,知乎裡這個人的情況,不就是《林林》現在呈現的狀態嗎?
也就是說《林林》的故事,發生在小虎的記憶裡,而他在開篇的時候就明示了:『我幾乎忘了小時候的那些事,可我依舊還會常常恍恍惚惚隱隱約約的,想起那個下午。
我相信你們跟我一樣,也有那些再也見不到,可是總也忘不掉的人』
但是這段記憶,就真的屬於片子裡的成年小虎嗎?不一定!
故事的最後,小虎成年了,成了一個農民,在土地裡勞作,其後走到了河邊,遇到對岸的狼《或許是林林》。
但是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邏輯錯誤?
首先,遠方地裡有綠色植物整齊排佈,加上成年小虎手裡的鋤頭,我們可以認定這時的時間應該不是冬天。
可是成年小虎卻穿上了雪靴,留下了所謂的『獵犬』腳印,可以認為這又是冬天。
那故事的時間是不是沖突了?
其次,成年小虎踏著雪來到了河邊洗臉,這時成年小虎走過的路是屬於冬天的,旁邊也盡是積雪;而流淌的河水,可以說明這至少是春末到深秋之間。
因為林林變身的時候是冬天,湖面凍結了,而現在河水流淌。
畫面時間是不是又沖突了呢?
最後,《應該是林林》狼站在蘆葦叢中看著成年小虎,此時積雪皚皚,蘆葦花飛舞。
積雪一般出現在深秋到初春的時節,而蘆葦花一般是夏季盛放,兩者的時間又沖突了。
雖然這是一個架空,但大量的邏輯沖突,也不太符合邏輯。
那麼是否會像《盜夢空間》一樣呢?我們看到的現在時,其實也是過去時,因為未來《也就是實際的現在時》記憶出現了偏差,所以才會出現那麼多的邏輯沖突。
如果上述分析正確,那麼也就解釋了這個故事為什麼沒有前因後果,毫無邏輯,故事性非常差的原因。
而且還是一個層層嵌套,類似於《盜夢空間》的多層記憶結構。
理解了故事發生地點以後,我們可以想想第二個問題,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2、什麼樣的世界?
我們說故事發生在記憶裡,記憶裡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呢?為什麼人與狼之間會產生沖突呢?二者為什麼滿是沖突呢?
因為在小虎的記憶裡,這是一個沖突的世界,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一個不可調和的世界,那麼想要打破這種局面的林林,必然會被這個世界撕得粉碎。
而林林與小虎之間的情感羈絆也會被這個世界撕得粉碎,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可能有好結局一樣。
狼群生活在山裡,而人類生活山外,母狼讓林林別去山外,而小虎爸爸則讓小虎不要去山裡。
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卻又像是在兩個世界,一個在裡,一個在外。
而林林與小虎就是這座圍城裡的兩個人,一個想進去,一個想出來。
但當他們一旦打破這個平衡,那麼就要受到對方陣營猛烈的沖擊。
當林林回家的時候,故事裡響起了一首樂曲,歌詞名為:『白山黑水,濯我紅心』。
在傳統意義上,白山指的是長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龍江,白山黑水也就是東北。
可這是一個架空的故事,如果白山黑水不是有實際意義的代指呢?
那麼這句歌詞可以理解為這片土地,洗滌我的內心,讓我保持純粹的赤子之心。
也可以認為山與水、黑與白,是沖突,是割裂。
白山與黑水之間沒有緩沖,沒有灰色,有的隻是道不同不相與謀的碰撞。
當林林回到棲身之所的時候,母狼給了她一份食物,那是一隻兔子,然而特有意思的是這隻兔子的顏色,它是黑兔子。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動物為了躲避天敵,它們的膚色或者說毛色會盡量的向所在環境靠近。
就像草原的獅子、雪原的北極熊一樣。
然而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中,卻出現了一隻黑色的兔子,這是不合邏輯的,也可以認為這是個體與環境之間的沖突,生命與自然之間的沖突。
這個世界是碰撞的,是沖突的,是毫無邏輯的。
而且在故事的最後,導演又將這種沖突集中展現,快速放大。
我們說小虎成年以後的劇情,有可能也是一段記憶,所以這裡的時節紊亂、沖突,而這種沖突其實也是小虎記憶裡這個世界的沖突。
網上顯示東北4月底5月初春耕,而要像故事裡已經略有綠意的時節,最早也要在5月底6月初的樣子。
可小虎勞作回來以後卻穿上了雪靴,地面全是積雪。
冬與夏《春末》在同一時間呈現,這是時間上的沖突。
而東北黑龍江每年會在4月開始解封,大約在五月中旬完全解封。
而故事裡的溪河流淌時,沿岸依舊積雪滿佈,冬與夏《春末》又在同一時間呈現,還是時間上的沖突。
林林出現時,身處蘆葦之中,美不勝收,但是蘆葦每年夏季開花,而沿岸依舊積雪滿佈,冬與夏的極端在同一時間呈現,讓時間上的沖突達到頂峰;隨之而來的是林林與小虎,隔溪相望,一站、一蹲,將整個故事的沖突推到頂峰。
所以人為什麼殺狼?狼為什麼躲人?因為這是一個沖突的世界,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也是一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世界。
所以人類殺狼,毫無理由;狼恨人類,毫無理由。
既然這是一個沖突的、秩序的,存在於小虎記憶中的世界,那怎麼會是獵犬與狼的故事這麼簡單呢?
文字實在太多,所有的內容講下來以後超過了5000多個字,相當於看了一個大論文,所以分成了兩期來講這個事,下期給大家解釋,為什麼不是一個狼與獵犬的故事。
不好意思,非常歉意!
今天就聊到這兒,覺得落雪說的還有幾分道理的,就請轉評贊,隨便給一個,想從不同維度了解一部電影的話,想看好電影的話,麻煩大家關注落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