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先了解下狗的一些有趣的信息。
你知道全球有多少隻狗麼?
據統計,在全世界大約有2億隻狗,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上野狗。
在法國,一共有730萬隻狗,平均每9人就擁有1條狗。
不管是護衛犬還是伴侶犬,它們分佈在各個小村莊和大城市。
在首都巴黎,大約有20萬隻狗,而巴黎的人口數僅為220萬。
顯然,狗已然成為人們的『必備品』。
有時候,我們非常討厭,狗隨地小便,但是對於狗來說,灑幾滴尿液就是它們互相打招呼的方式。
狗隻需抬高後腿把尿撒在電線桿上或者汽車的輪胎上,同一個街道的狗就能分辨出來經過的是條大高狗還是小矮狗,是公的還是母的,是否發情,等等。
他們這隻是在傳遞信息而已。
如果你某天帶著寵物狗去遛彎,看到狗出現這個行為,說不定你的狗在談戀愛。
狗到底是什麼?是狗,是狼,還是半狼半狗?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狗是第一種被智人馴化的動物。
現代考古發現,大約15000年前就已經有了家犬。
狗能狩獵、能戰鬥、能看家護院,還能作為警報系統,警告有野獸或敵人入侵。
時間一代一代過去,人和狗一起演化。
作為最能和人類有良好溝通、最能滿足人類需求、最能體貼人類情感的狗,毫無疑問地得到人類最多的照顧和最多的食物,也最容易生存下來。
狗也學會了如何討好人類,好滿足他們的需求。
其實從生存和繁衍這個演化標準來看,與其說是人類馴化了狗,倒不如說是狗主要選擇了被人類馴化。
最新的遺傳學研究成果表明,狗的基因更接近灰狼《99.8%的基因是相同的》,而不是其他犬科動物《除了狗和灰狼外,犬科動物還包括澳洲野犬——一種重新野化的家犬》。
對不同種類狗的DNA研究明確證明,不管是吉娃娃還是大丹犬,不管二者的體型差異有多大,它們和灰狼的基因差異其實非常小。
因此,狗確實是狼,是屬於人類的狼。
狗為了能夠分享人類的飯菜,狗進化出了消化淀粉的能力。
至此,從一開始的捕獵者和食腐者轉變為雜食性的食肉動物。
2013年,遺傳學家研究了有助於消化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基因在狗和狼體內的不同,由此推斷:隨著谷物在人類食物中的普及,和人類作伴的灰狼逐漸獲得了消化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於是就慢慢變成了家犬。
在勞作的人類身邊蹦躂的同時,狗展現出了非常有趣的能力:例如,當狗跟在一群牛羊的後面時,不僅能做到不傷害它們,還能嚇走潛在的捕食者;又例如,狗能夠替人們收集捕獲的獵物。
大灰狼變成了忠誠的狗。
然而,是誰決定了這種變化呢?是人類嗎?答案還真不一定。
在21世紀初期,美國生物學家出版了一本書,他們在書中聲稱狗是『自己把自己變成了狗』。
他們猜測,狗最後在人類的身邊,原因可能是自然選擇,也可能是利益驅使。
總之,是狗自己馴化了自己。
馴化之後的狗發生哪些變化呢?
首先是牙比狼的小,大腦體積也有所減小《成年狗的腦體積僅相當於4個月大的狼的腦體積》,眼睛通常呈圓形而非杏仁形,耳朵下垂,還有,大多數尾巴變成了鐮刀狀的或卷曲的。
一些研究人員用『馴化綜合征』來解釋這些變化。
最早接觸人類的那些狼之所以做出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它們不《太》害怕人類。
它們之所以不那麼恐懼,很可能是因為它們壓力激素不太活躍。
造成這種不活躍的原因,可能是產生這些激素的腺體不能正常工作。
這種功能障礙又很可能是因為『神經嵴』細胞《胚胎期的神經結構之一》的缺陷所致。
神經嵴細胞還會分化成許多其他類型的細胞,特別是那些能讓狗產生毛色變化的細胞,或者讓下顎、吻部、牙齒變小或讓耳朵下垂的細胞。
馴化一條狗和馴服一條狗可是非常不同的。
馴化一條狗和馴服一條狗可是非常不同的。
在狗住進人類準備的小窩之前,人們會事先按照需求馴化它們。
例如獵犬,警犬,寵物犬……人工選擇超越了自然選擇。
人類通過選擇性繁殖那些表現出有利特征的幼犬,從而創造了數百個犬種。
例如,人們不斷雜交腿部較短的狗使其後代的腿部變得越來越短,它的奔跑速度也因此變慢,這樣,背著獵槍跟在後面跑的主人就不至於因為追趕它而累得半死。
短腿的巴塞特獵犬就是這樣誕生的。
人類通過人工選擇還開發了狗的其他功能,比如狗的嗅覺。
狗的大腦中有大量專門的神經元,鼻子後有近3億個嗅覺細胞,因此狗的嗅覺異常靈敏。
狗能通過嗅覺找到埋在雪中的人、貨箱裡的可卡因,甚至是腫瘤細胞!
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訓練有素的狗能夠通過聞患者的尿液或者呼出的氣體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或皮膚癌,且判斷的成功率接近90%。
如果沒有聰明的人類幫忙,狗的這些能力就無法被開發。
總的來說,狗的智力相當於一個2歲至2歲半的兒童。
這要歸功於我們大腦皮層中5.3億個神經細胞,而貓才2.5億個,如此數量龐大的神經細胞使狗能夠利用周圍環境的信息來規劃行動,並且隨後還能記住這些行動。
無論是人馴化了狗?還是狗選擇了人?很明顯,現在人類已經離不開狗了。
註: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