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為何家禽養的時間長了反成禍害?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到最後的時候,朋友突然問道:你既然對歷史那麼熟悉,那我說一個古代人經常說的俚語俗語,你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面對朋友突然之間來的關懷或者考察,一下子撲哧樂了,不要說隨便拿出一個來,你就是拿出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我也未必能夠回答得出來。

因為對歷史熟悉,可能僅僅是對歷史的某個環節熟悉或者某個關鍵點熟悉,如果能夠熟悉古代的5000年歷史發展的話,那腦子多好使呀。

老話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為何家禽養的時間長了反成禍害?

但有趣的是朋友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還恰巧知道。

今天借著這樣的一個機會,一起來看一下朋友提出來的這一個非常優秀的老話,以及這個老話在古代和現代不同的含義吧。

一、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

這一個問題比較復雜,或者說這一個問題,它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面比較多,所以我們需要單純的把這兩個板塊給它拆分,原來先看一看最簡單最基礎的字面意思。

什麼叫做雞不三年呢?首先這個雞不三年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字面的意思給它一個恰當的解析,指的是家禽類,一般養不過三年,或者說不會養三年以上。

那有一些小夥伴可能會好奇了,有的一些家禽能夠活5~6年,甚至我家的一些鵝一些鴨子養的好的話,20年都能活的了。

為什麼突然之間告訴我這些家禽類隻能活三年了,這個隻能活三年的,背後究竟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小夥伴們先不要急,除了這一句話之外還有另一句話,我們需要把這兩句話都給他簡單翻譯一下。

第2句話是犬不六載,這個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呢?

有趣的是這個犬沒有泛指,它隻是一個單一詞匯,那就是狗。

換句話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狗一般情況下不會活過6年。

好了,我相信當我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就已經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了,為什麼?因為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接觸過一些寵物狗,或者家裡面正在養一些寵物狗或者中華田園犬亦或者看門狗。

而有一些狗他們能夠活10年或15年,當然15年以上的狗也有,隻不過數量就比較少了。

二、古人為什麼會說這句話?

我們不能把這句話單純的拿到現階段進行簡單翻譯,因為這種簡單翻譯往往是簡單粗暴的,沒有任何科學邏輯依據可言的。

我們需要推到古人那個狀態,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或者說在沒有工業化的前面那一部分階段,老百姓們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是比較簡單的,有的時候能夠自己吃飽肚子一家子不餓,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再加上古代的糧食產量非常低,一畝地其實也產不了多少糧食,把這些糧食當中的一部分交稅,一部分交給地主,剩下的那一部分歸自己,可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又有多少呢,明眼人都知道。

但即便如此,古代人他們也會養一些動物,這些動物包括但不限於家禽類。

而言這些家禽類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通過這些家禽來孵蛋,然後把蛋進行售賣,等這些家禽不能夠孵蛋的時候,就把這些家禽進行售賣。

這樣的話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產生利潤,而這一部分利潤可以貼補自己的日常所需。

這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家禽不可能接連不斷的孵化,它們有季節的限制,與此同時也有年齡的限制。

一些家禽的年齡比較大的時候就不能夠生蛋了,這個時候如果再養這些家禽,對於普通農戶來說就是天大的壓力。

所以這個時候農戶就隻能抓緊時間把這些家禽通通賣掉,隻有把這些家禽通通賣掉,才能夠貼補一部分損失,與此同時騰出地方來繼續養新的家禽。

同樣的道理,古代人所說的狗不能活過6歲,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狗一旦長大了之後,它的行動能力可能會有些偏差,與此同時它本身的壽命約束就導致了這些狗不能活很長時間。

再加上古代的時候又沒有那麼多的養狗的知識,也沒有對應的給狗看病的醫生大夫,所以說狗一旦活過6歲之後,就可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

而這些毛病不加看管的情況下,就極有可能給狗狗帶來痛苦,與此同時了結了狗狗的一生。

三、歷史啟示錄。

其實熟讀歷史我們會發現:一些老話或者一些俚語、俗語、歇後語,這些並不是隨隨便便簡簡單單就能夠得出來的。

它的背後必然有著大邏輯,而這一部分的邏輯有些我們可以理解,有些卻不能理解。

比如剛才我們說的這一句話,家禽不能養超過三年,狗狗不能養超過6年,而之所以有這樣的約束條件,好像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

與此同時也能夠揭示古代的人可能不會太過於樂觀,每日需要為衣食住行所憂慮,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能盡最大可能節省開支,與此同時盡最大可能創造利潤,才能夠購買糧食,填飽肚子。

今時不同往日,我們也沒有必要一直拿古代人的想法來做,如果自己養的一些家禽類或者說養的動物感情比較深,那就可以一直養著它,一直養到老為止。

小夥伴們,你們如何看待古代人所說的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持續分享有趣的歷史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