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摟大頭狗』一般為雙人表演,表演時模仿的是狗的動作神態。
『摟大頭狗』動作形態有『搖尾』『前撲』『咬尾』『抖身』等。
陽西『摟大頭狗』是融合雜技、武術、舞蹈、鼓樂的民間藝術運動。
傳統『大頭狗』外形大、身形長,獅身由『麻衣』或『羊毛衣』制作而成。
陶嘉倫是陽西『摟大頭狗』非遺傳承人,曾多次帶隊赴海外比賽獲獎。
陽西『摟大頭狗』具有獨特的摟法與鼓點。
作為陽西縣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陽西『摟大頭狗』是融合雜技、武術、舞蹈、鼓樂的民間藝術運動。
『摟』是當地方言,指手持『大頭狗』道具,有規則揮舞、舞動的意思,也是舞獅的一種。
因其『獅形狗態』、頭大如鬥,被稱為『大頭狗』。
陽西沿海地區多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再加上古時農業、科技、醫療水平落後,於是當地群眾將武術糅合瑞獅與狗的神態,演變成陽西『摟大頭狗』獨特的摟法與鼓點。
通過『摟大頭狗』,陽西群眾寄托著消除災害、招財納福、祈求風調雨順、糧食滿倉的美好意願。
傳統『大頭狗』外形大、身形長,獅身用『麻衣』或『羊毛衣』制作而成。
『摟大頭狗』的身法、步法以武術基礎為主,動作形態有『搖尾』『前撲』『咬尾』『抖身』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摟大頭狗』一般為雙人表演,表演時模仿的是狗的動作神態。
演員在表演時輔以鑼鼓配樂,鼓點極具地方特色,表演風格喜慶,很受當地群眾歡迎。
陽西是『摟大頭狗』的主要發源地,該技藝以陽西為中心,面向全國,輻射到東南亞地區。
目前,陽西縣河南村是『摟大頭狗』表演藝術傳承保護重點村,陶嘉倫是該項目傳承人。
近年來,陽西『摟大頭狗』代表隊前往海內外開展技術交流,屢獲殊榮。
2019年,該隊曾獲得第十屆馬來西亞檳城國際高樁舞獅爭霸賽第四名、馬來西亞馬六甲國際高樁舞獅邀請賽金獎、中國廣州龍獅文化節金獎。
南方日報記者 赫鵬翀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