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寡婦好心救狗,狗卻連續打翻她的飯菜:等你生完孩子。

古時,一個懷有身孕的寡婦,在給丈夫上墳的途中撿到一隻小狗,並好心將它帶回家。

不料,這隻狗連續幾天打翻婆婆給她做的飯菜。

寡婦氣得要宰了它,誰知小狗竟開口說話:『等你生完孩子!』

話說,桃山位於百年古縣霖縣附近,這裡風景優美,民風淳樸。

古時候的當地百姓都會將自己離世的摯愛親人埋在桃山上的桃林邊上,再種下一棵桃樹,等來年春天就能在桃山上看到遍地桃花爭奇鬥艷的美景。

也許是因為這一獨特風俗,桃山上的桃林從未有動物侵擾,就好像是有神明在守護這片桃林一樣。

霖縣有一戶尋常百姓家,家中隻留下二老和一寡婦,三人相互扶持著生活。

兒媳李氏是一位老實本分的媳婦,自己恩愛多年的丈夫與公公上山采藥時,二人不慎墜崖,深淵下有一片險灘碎石。

在千鈞一發之際,丈夫將老父親推向了石灘旁的湖水中,自己則掉在湖邊石灘上活活摔死了。

老父親撿回一條性命,但從此癱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

如今,李氏的婆婆王氏本就是續弦之妻,非親生的獨子離世,自己極有可能坐擁田宅契銀。

民間故事:寡婦好心救狗,狗卻連續打翻她的飯菜:等你生完孩子。

王氏心中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現在家中已無其他子嗣,等老頭一死,自己就可以順理成章繼承全部家產,但老天並不遂她的心願。

有一天,李氏突然發現自己早已懷上了丈夫的孩子,這立即讓李氏重新振作起來,她下定決心要照顧好丈夫唯一的血脈。

得知喜訊的友鄰也都替李氏感到高興,臥在病榻上的公公得知後更是老淚縱橫。

婆婆王氏顯然是最不高興的人,但她畢竟不能表現出來。

此後,李氏隔幾日就會上山祭奠丈夫,和他說些悄悄話。

有一日,李氏從桃山回家的途中,恰好在桃林附近遇到了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狗,但它的前腿像是被石頭砸中,流了很多血。

李氏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她於心不忍便將小狗帶回了家中,王氏見到了忙驚呼:『媳婦呀,懷孕期間不能碰這些的』李氏聽後十分感動。

這隻小狗說來也怪,在這家中除了婆婆王氏跟誰都很親昵,非常招人喜歡,李氏將小狗起名作小桃,紀念在桃山桃林撿到了它。

不久後,公公的身體每況愈下,明明尋遍良醫,但人就是越來越虛弱。

兒媳李氏心裡也惦記著,即使懷孕了也經常同街坊鄰居做做女紅一類的零活貼補家用,而婆婆王氏性格怪僻很少與鄰居接觸,日日在家負責照料家中日常飲食。

一日,婆婆王氏端了一碗雞湯,聞起來十分誘人說是看著李氏的肚子越來越大了,得抓緊補補有助於生產。

李氏性格單純一飲而盡,此後婆婆變著花樣的做些吃食,李氏的肚子比同年的孕婦更大更圓。

小桃一見王氏端來吃食總是在一旁狂吠阻撓。

再後來,李氏慢慢覺得自己走路幹活都有些吃力,但她也未曾察覺出異樣。

小桃則日日陪在李氏身邊,寸步不離。

等到李氏懷孕七個月時,只要是婆婆王氏準備的飯菜,小桃必定會搗亂,連續幾日都打翻了婆婆做的飯菜。

這下連向來好脾氣的李氏都有些生氣了,拿起棍子就要教訓小桃。

令人震驚的是,小桃作為一隻狗竟然開口說話了,它說:『先別吃王氏準備的飯菜,等孩子順利生下來就真相大白了』李氏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小桃又說:『你公公快被王氏害死了,你也要幫幫他』它不知是哪位神仙顯靈還老狗成精,將王氏的歹計全都告訴給李氏。

原來,王氏不知從哪學來食毒的歪招,覺得如果直接下毒會引人懷疑,便在日常飯菜裡做手腳。

公公的餐食凈是刺激疾病復發的食材,而李氏的菜太過滋補油膩其中又摻有對孕婦有害的食材,長期服用導致胎兒過大,在生產時容易發生一屍兩命的慘劇。

從此,李氏開始不再吃王氏做的飯菜,並在暗中觀察婆婆的一舉一動,還將婆婆給公公煎的藥材偷偷調換。

可是,不幸還是降臨了,公公的身體越來越糟,還未等到看到小孫子一面,便與世長辭。

婆婆王氏收回了往日的慈祥,她不再照顧李氏,反而百變刁難李氏,好在那隻小狗一直陪伴在她身邊,隻是再沒開口說過一句話。

李氏臨盆那日,果然因胎兒過大導致難產,產婆急得滿頭冒汗,街坊鄰居不停地幫忙添置熱水,而最應該著急的王氏卻毫不在意,隻在一旁冷眼旁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母子平安,生了個大胖小子。

這下王氏傻眼了,眼看即將到手的財產要泡湯了,急得她徹底喪失了作為人的理智與底線,她竟然想要趁亂掐死李氏的孩子,好在被眾人發現及時制止。

王氏的歹毒計劃已然昭告於天下,但是李氏善良,她並沒有選擇將婆婆上報官府,隻是要求她在公公的墳前懺悔謝罪。

王氏迫於無奈,隻好順從,沒過多久她就變得瘋瘋癲癲的,時而惡狠狠地看著眾人,時而又露出癲狂的傻笑。

想必是她每次在面對冤死的丈夫時,都被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時間長了就成為了這副模樣。

奇怪的是,在李氏生下孩子後,那隻日夜陪伴著她的小狗卻不見了蹤影。

後來,人們傳言小桃是山裡神仙變的,因感念李氏的恩德才特意下山保護她。

此後,人們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小桃,李氏也過上了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還經常會帶著孩子坐在丈夫的墳前,說著這段神奇的經歷。

參考資料:《聊齋志異》